自2016年起,梅州市关工委紧紧抓住富硒产业发展契机,依托梅州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和“世界长寿之都”的金字招牌,引领农村创业青年投身富硒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功开辟出一条富硒产业致富路。
从一场国际研讨会开启的特色培训
2016年,第六届国际硒研讨会暨世界富硒长寿产业联盟大会在梅州举行,梅州市关工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组织70多名农村创业青年参会,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汲取先进理念和技术。
创业青年种出“上天入地”富硒米
春季,在梅江区小密村的茶山上,工人们正忙着给茶树施肥,为春茶丰收积蓄能量。
在梅县区,广东畲穗丝苗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方在参加关工委的培训后,深受启发,“市和区关工委领导很关心我们,何正拔主任到这里调研的时候,提出打造富硒米。”在关工委的指导下,刘建方联合航天农业研发中心、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成功种植出航天品种的富硒有机米,每斤售价高达20多元,市场反响热烈。
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创业青年树立了榜样,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富硒产业。近年来,市关工委重点培育、扶持创业青年企业带头人,建立了57个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示范基地,筹集资金为30个示范基地进行土壤和产品的硒含量检测,并通过评选、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典型经验,有力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
富硒农产品融湾出海、走向全国
十年来,梅州市关工委以提升富硒产业发展质量和实效为方向,不断优化农村创业青年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富硒种植、养殖技术,还包括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为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为提升培训效果,市关工委积极完善市、县、镇三级培训格局,充分发挥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并持续加强跟踪服务。近五年,全市关工委举办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251期,培训2.2万人次,带领近50家创业青年企业参与富硒农产品种植、养殖,遴选出148个富硒农业生产基地,帮助16项产品获得富硒标识,一大批“双带”人才在富硒产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如今,富硒米、富硒茶、富硒柚、富硒蛋等产品不仅畅销大湾区,还逐步走向全国市场。在梅州市关工委的引领下,农村创业青年在富硒产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