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绿水淙淙,一栋栋新楼依山而建。走进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蔬果长势喜人;文化旅游商业街上,游客络绎不绝。昔日的贫困山村,如今已是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旺了,村民富了,村子美了。”清远市人大代表、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创业青年陆飞红说,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1万余元。“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到村里考察时,希望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让乡亲过上好日子
过去,地处粤北山区的连樟村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省定贫困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内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贫困和落后状况令人忧心。
2006年陆飞红退伍回乡,成为一名村委会干部。面对村里的状况,陆飞红曾犹豫过,也想外出务工补贴家庭。但作为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他觉得帮助乡亲脱贫致富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迎难而上,撸起袖子同村民一道踏踏实实地干了起来。
砂糖橘曾是连樟村唯一的产业。因地处高寒山区,冰冻灾害造成道路瘫痪,橘果常烂在树上、掉落地上,村民损失惨重。在灾情最严重的2008年采果期,陆飞红带领两位村民,冒着雨雪开摩托车行驶30多公里到市区,再换乘班车直奔四会市最大的砂糖橘交易市场,想尽办法说服收购商进村收购,使村民的基本收入得到了保障。
此后,陆飞红更加坚定了留在家乡和村民共同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2016年连江口镇关工委成立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他成为其中活跃的一员。2017年4月陆飞红当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向全体村民保证:“你们过不上好日子,这个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我就不干了。”
为了兑现承诺,陆飞红依靠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和党员、群众的支持,从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筹措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建厂房办企业收租,使村委会年收入增长到10万元以上。村“两委”被评为“英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陆飞红被评为“英德市优秀共产党员”。
陆飞红宣传连樟村番薯
番薯火了 产业旺了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连樟村时对村民们说,“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落下,既要加快脱贫致富,又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向现代化。”总书记的嘱托振奋人心,陆飞红决心团结带领党员村民把嘱托落实为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致富奔小康。
“那天,总书记在我们村的番薯地前对我们说,这是好东西,好吃又方便携带。”受到总书记的话启发,2019年1月,陆飞红带着番薯参加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爱心年货节”,借助网上公益视频,番薯1小时销售2000斤,更有爱心企业一下子订购2万斤。不到3天时间,连樟村番薯销售一空。
连樟番薯火了,村民的脑子也更活了。一次村里的会议上,有贫困户提议,村里有4.3万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肯定能创收。陆飞红和村“两委”干部决定整合村民小组的集体山林,引进企业种植灵芝,还计划建一个智慧农场,发展体验式旅游。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连樟村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碧乡生态茶园基地及茶叶深加工等20个产业项目,建成麻竹笋、玩具厂扶贫车间,引入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还成立村农贸发展公司,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如今,连樟村131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万多元。
连樟村建成美丽乡村
走进连樟村,整洁的乡间步道、各具特色的村舍、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随处可见。如今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几年前却是一幅“脏乱差”的景象。陆飞红回忆,当年村里杂乱地搭建着牛棚、猪圈、鸡窝、茅厕,臭气熏天,污水横流。
连樟村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改善人居环境首先从“三清三拆三整治”做起。“2017年以来,我们一共拆了180多间违建房屋。”陆飞红介绍,脏乱生活垃圾点得到整治,公厕也建起来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发生了改变。
万事开头难,美丽乡村建设起初并没有引起村民的响应。为推进环境整治,陆飞红和帮扶团队三天两头在村委开会,为村民讲政策,组织村民到省内示范村参观学习。
连樟村还融合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为一体,在山沟里建起了万里碧道、观光花海、连樟客厅、客家文化广场、乡村振兴学院等景观设施,村民可以在这里开展诗书画学习和创作活动,可以唱歌、跳舞、品茶。“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生活环境。”许多村民发出感叹。
作为全国首个覆盖5G的行政村,连樟村也赶上了新基建的快车。高效的通讯网络,不仅让村民与外界实现低延迟交流,也在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绿色农产品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