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400-6768-691
>

城市内涝防治理念与技术点改造措施

发布时间:2023-06-21 11:33:14 人气:

一、三位一体城市内涝防治理念

城市内涝防治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问题,需要综合统筹理念到技术措施的系统性应对方案。城市内涝防治应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城市内涝防治理念。

二、在城市规划方面:要按照以人与自然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川河流为命脉的观念进行整体性和预见性的策划。城市扩张首先须充分考虑土地开发时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质和自然水文特征,保持或适当改造绿地湿地系统作为绿色基础设施,可发挥其雨水渗透、蒸发和储蓄的功能。其次,要注重城市建筑及市政道路与绿地系统之间的空间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区域,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划定岸线使用原则,明确城市绿线和城市蓝线与城市黄线的划分。第三是要分清城市污水系统与雨水系统,避免出现系统混接现象。城市污水管道混接、错接、乱接入雨水管道,不仅会污染河湖水体,而且会导致雨水井污水冒溢。

在城市建设方面:应结合建(构)筑物、绿地湿地公园、道路水系等市政设施建立“渗透、滞留、净化、蒸发和排水”系统。海绵城市理念是在以上建设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水资源管理策略,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雨水的变化并保护周边原有生态系统,恢复水系统自然循环能力,提高城市雨水调蓄能力,增强城市洪灾风险抵抗能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从防洪系统体系建设、检查、维护制度宣贯及协同治理理论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一是完善防洪管理体系,城市管理部门应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因地制宜地优化内涝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排水标准;二是定期检查、及时宣贯,加强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城市各类排水设施正常发挥其功能;三是组织城市管理相关的主体联合协同治理,建立协作平台,共享内涝风险信息。

积水点治理,一是应合理规划区域排水系统,在预留绿色空间的同时留有改进空间,给排水设施建设留有余地,以提高积水高峰处的反应处理能力;二是加强建设沟渠、雨水管道、雨水篦子及末端泵站,城市道路易积水处路缘下设置通水沟渠可有效缓解排水压力,作为城市“动脉”;雨水管道起到区域内地表雨水收纳和排出的作用,是城市“命脉”;雨水篦子可在市政道路、住宅小区、公共区域广泛使用,遍布城市“经脉”;河道排口处、截污管末端配置泵站不仅可解决高差问题而且是一种强排措施;三是合理增大雨水主干管道管径,适当增加管道的调蓄容积,考虑设置沉砂槽、沉泥井及雨水分流器,提升管道的排水能力;四是做好管道检测、清淤、修复及维护工作,确保管道排水的通畅。

二、积水点改造系统性技术措施

城市道路积水治理工程技术措施应结合自然生态和城市基础设施协同整治,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和末端控制四个技术层面体现积水治理工程技术体系。

城市建设高效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优先利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路面等“绿色”措施减少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雨水渗透量,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的方式从根源上减少积水风险。

管网排水路径控制主要通过管道雨污分流、扩大管道排水能力、增加雨水收集范围、管道清淤扫阻等物理措施保障管网运行健康通畅。

河道排口前端可通过建设雨水调蓄池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存储在池中,既能控制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缓解管道存蓄压力,起到排水调度的作用。

    末端控制措施应通过建立排水泵站、设置雨水分流器等处理设施进行集水强排。

    总结城市积水点整治工程技术要点:

 ——源头减排技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雨水减排和积水减缓

 ——管网排放技术:城市管道及附属设施雨水收排和积水疏通

 ——蓄排并举技术:城市雨水调节储蓄设施与蓝绿空间相协调

 ——末端控制技术:城市河道排口末端一体化设施强排导流

一体化HMPP泵站
一体化PE泵站
一体化供水泵站

在线留言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6768-691

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