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爱工程
关爱工程
“春禾爱心课堂” 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教育模式
时间:2025-02-14 17:45:12
字号:T来源:《秋光·990888藏宝阁香港ma会》杂志、清远市关工委
图片

      近年来,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工作,成为各级关工委面临的重要课题。佛冈县关工委联合迳头镇团委,发动社会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春禾爱心课堂”,构建“1+4+N”校外教育志愿服务新常态,成为关工委工作社会化的有益探索,以及贴合时代需求的校外教育创新实践,点亮了乡村孩子的课余生活。

一方“红阵地”,拓展关爱广度

图片

孩子们在“春禾爱心课堂”参加校外活动

“春禾爱心课堂”寓意深刻,以田野间拔节孕穗的禾苗象征在知识滋养下茁壮成长的学生。为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佛冈县关工委对楼下村高坝党群活动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不仅更新了内部装饰,还配备了投影仪、崭新桌椅等教学设备。同时,充分利用活动中心周边的各类教育资源,如丝苗米数字展示中心、官塅围“广东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清远市党史国史爱国教育基地以及范仲淹勤政文化园等,定期组织开展研学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助力良好家风家教的形成。

随着“春禾爱心课堂”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为满足更多孩子的学习需求,佛冈县关工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将各村党群活动中心、人才驿站服务点和教育示范点的闲置房间改造成教学点。目前,分教点已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4个,同期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也从20余人增长至最多70余人。


四支“青队伍”,保障关爱力度

图片

为积极响应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佛冈县关工委携手团镇委,组建了4支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包括驻镇帮镇扶村干部、乡村振兴志愿者、大学生“三下乡”队伍以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这4支队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对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全时段覆盖。

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在项目中发挥“领头雁”作用,负责制定品牌建设方案、志愿者管理办法,编排课程表,并组建家长沟通群;乡村振兴志愿者凭借人数优势,成为教学“主力军”,他们精心设计并轮流授课,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样的课程;大学生“三下乡”队伍则担任“生力军”,为学生讲授特色课程,帮助农村儿童拓宽视野;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后备军”,通过参与实习岗位和跟班学习,不仅提升基层工作技能,还增进对家乡的感情,为乡村人才培育和引进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春禾爱心课堂”项目已累计招募志愿者400余人次,对接 “三下乡”队伍13支。项目开展320天以来,已累计授课754.5课时,服务儿童超过2500人次。课堂不仅在每周周末至少开课一天,每次线下授课保持10-20人的规模,还同步开展线上直播教学,让更多孩子受益。此外,项目组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校大学生座谈会、亲子活动以及家风家教宣讲等,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


N项“暖举措”,提升关爱温度

“春禾爱心课堂”的“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课程,主要面向楼下村及周边的留守儿童,是佛冈县关工委在迳头镇整合党群团资源开展的一项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服务。针对楼下村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的现状,该课堂因地制宜开展校外辅导和托管服务,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成长,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展示乡村文明和谐形象搭建了平台。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并参与“春禾爱心课堂”,党团志愿者走村入户,进行全面摸底、宣传和动员。广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和乡村振兴志愿者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担任兼职辅导老师,为山区孩子带来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此外,佛冈县关工委还成立了春禾教育帮扶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为每个学生建立档案,实施精准帮扶。通过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合作,联系5家党建联建单位投入20万余元支持课堂建设。同时,积极吸引县镇“爱心商家”捐赠教学物资,保障课堂的常态化运行。在帮助困难学生方面,成功助力镇里12名困难学生入读广州港技工学校,还联系广东国健公益助学促进会,资助16名迳头籍困难学子,发放奖学金超10万元。

“春禾爱心课堂”校外教育志愿服务项目自开展以来成绩斐然,2022年入选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育项目,2023年再次入选持续扶持项目。未来,佛冈县关工委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校外教育服务。



通讯员 | 卢琛
编辑 | 梁伟财、林珊瑜
校对 | 郭文宁
审核 | 刘力


流量统计代码